如果发现培训授课存在虚假宣传并涉嫌诈骗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收集证据
宣传资料
收集培训授课机构或个人发放的宣传册、传单、海报等纸质资料,这些资料上可能包含夸大培训效果、虚假师资介绍、不实就业承诺等内容。
音频和视频证据
如果有培训授课者在公开场合(如宣讲会、试听课程等)进行虚假宣传的视频或音频记录,要妥善保存。例如,录制下培训师声称“保证通过某考试,否则全额退款”,但实际上并无相关合法依据的言论。
聊天记录和邮件
整理与培训授课方的微信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例如,他们在沟通中承诺给予特定的培训资源或优惠条件,但后来并未兑现的相关内容。
合同和协议
仔细研究与培训授课签订的合同,找出其中与虚假宣传相关的条款,如合同中约定的培训内容与实际提供的严重不符等情况。
向相关部门投诉
市场监管部门
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可以通过拨打12315热线或者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办公地点进行投诉。市场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
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或者情节较为严重的虚假宣传诈骗案件,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立案侦查,如果构成诈骗罪,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教育部门(如果是教育类培训)
对于教育类培训授课存在的问题,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反映。教育部门可以对违规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顿,包括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措施。
寻求法律帮助
咨询律师
可以向专门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或商业欺诈方面的律师咨询,律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如分析证据是否足以证明虚假宣传和诈骗行为,以及可以采取的法律维权途径。
提起诉讼
如果受害者的损失较大且通过其他途径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培训授课方赔偿因虚假宣传和诈骗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如学费、因参加培训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如交通费、住宿费等)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