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具有深远意义且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在军事战略指导方面
强化战略规划引领
确保军队建设的各项任务、项目和行动严格按照“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布局有序推进。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使军队建设在宏观战略指引下协调发展。例如,在作战力量建设方面,依据战略规划确定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各军兵种的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适应国家安全战略需求
紧密结合国际安全形势变化和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随着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凸显等情况,军队要在规划收官阶段重点发展应对新型安全威胁的能力。如加强网络战力量建设,提升太空安全保障能力,以适应国家安全在多领域面临的挑战。
军事能力建设方面
作战能力提升
联合作战能力
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加强各军兵种联合训练。在收官阶段要进一步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常态化的联演联训机制。例如组织大规模跨区域联合演习,提高不同战区、不同军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作战力量的一体化运用。
新型作战能力发展
加快发展无人作战、智能作战等新型作战能力。加大对无人作战平台(如无人机、无人舰艇、无人战车等)研发和作战运用的投入,探索智能作战理论与战法。在收官阶段,要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作战力量,并在实战化训练中检验其作战效能。
军事科技创新
关键技术突破
聚焦制约军事现代化的关键技术瓶颈,如高性能芯片、先进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等领域。在“十四五”收官期,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军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争取在关键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
装备现代化建设
按照规划稳步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新型主战装备列装部队的速度,如新一代战斗机、舰艇、导弹等。同时,注重装备体系建设,提高装备的体系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使各型装备在作战体系中能够发挥最大效能。
军队改革深化方面
体制机制优化
对军队的指挥体制、管理体制、保障体制等进行进一步优化。在收官阶段,持续评估体制机制运行的效能,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例如,优化后勤保障体制,提高物资供应、装备维修、医疗救护等保障能力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实现军事资源的高效配置。
政策制度完善
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激发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包括优化军人薪酬待遇体系、完善军人职业发展路径、健全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制度等。同时,完善军事采购、军事司法等相关政策制度,为军队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军事人才培养方面
人才队伍建设
拓宽人才来源渠道
在收官阶段继续加大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等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力度。通过完善特招入伍、文职人员招聘等制度,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专业技能人才投身国防事业。例如,针对军事航天、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特殊人才需求,制定专项的人才引进计划。
加强军事教育训练
强化军事院校教育改革,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军事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实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注重在部队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建立健全部队与院校联合育人机制,使军事人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成长。
资源保障方面
军费合理使用
优化军费投向投量,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在收官阶段,严格按照规划中的项目需求分配军费,加强对军费使用的监管。重点保障作战能力建设、军事科技创新、军事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的经费需求,避免军费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军民融合发展
在收官阶段进一步拓展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和军事科研项目。在后勤保障方面,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利用地方的物流、医疗等资源为军队服务,提高军队建设的资源保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