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的涌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满足了新业态的发展需求,也回应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新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产业升级:新职业大多集中在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如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背后是低空经济与智慧物流的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映射着AI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需求。它们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数字化转型,以及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以健康为核心的服务业升级等态势,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体现,也将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新职业的出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扩大了就业岗位增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持续涌现,职业变迁加速,新职业新工种不断出现,成为缓解劳动者特别是青年群体就业压力的重要领域。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高校毕业生当中,选择灵活就业的比重已超过10%,其中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职业岗位,更是受到了众多大学毕业生的青睐。提升消费品质: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新期待,这也催生了许多新消费业态与消费趋势,带动了新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旅拍定制师、睡眠健康管理师、宠物驯导师等新职业,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升消费品质,促进消费升级。激发人才活力:新职业往往对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有新的要求,促使劳动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职业的发展需求。这有助于激发人才活力,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如管廊运维员要同时掌握弱电、强电、数字化等多方面技能,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需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数字建模等。优化收入分配:新业态就业在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上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从行业工资水平来看,2023年,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当中,平均工资排名第一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跃升到第三位。一些头部招聘平台的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工程师、芯片工程师等新业态职业岗位的招聘薪酬也明显领先于其他职业岗位。同时,新职业为更多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这对于促进就业公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积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