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群布局“组团式、网络化”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部署,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具体介绍:内涵:“组团式、网络化”布局是指依托中心城市辐射,通过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等举措,在特定区域内打造多个城市或功能节点,形成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与城乡深度融合为横轴的跨地区、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型城市区域格局。意义:该布局可以破解传统“摊大饼”式发展带来的“大城市病”,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在更大范围上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与治理机制协同联动,从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具体措施: 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促进各类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整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疏解中心城市功能:推进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引导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外布局,加快推动外围综合新城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如广州依托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人口、产业、交通等要素,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各城市群和都市圈应立足自身战略定位,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谋划跨区域产业组团。如京津冀城市群通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产业链在津冀重组;深圳都市圈的坪地—清溪—新圩产业组团着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