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与成本压力及用地、环保约束等挑战,浙江畜牧业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数字化创新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如下:创新发展模式:2025年7月31日召开的浙江省畜牧业创新发展大会发布了绿色生态模式、牧旅融合模式、地瓜经济模式等八大创新发展模式。例如淳安的鸡菜共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鸡菜共生线上平台,集产品销售、基地认养、实时观看为一体,通过“绿色生态模式”拓展了养殖空间,建构了生态循环,还利用个性化定制消费趋势,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推进技术创新: 提升养殖技术:强化技术创新,迭代升级畜禽饲喂、环境控制、粪污和臭气处理等技术工艺。先后成功繁育胚胎羊、冻精猪、克隆猪,累计培育3个畜禽配套系。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模式创新,新建多层猪场68个,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生猪PSY达到22头,高出全国平均4头以上。 改良地方品种:针对金华猪背膘厚、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的问题,浙江大学、金华市农科院、省畜牧总站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种、营养调控脂肪沉积等技术,使瘦肉率提高了20%、生长速度提高了12%。加快数字化创新:构建了贯通生产调控、疫病防控、屠宰调运、产品追溯等全过程的“浙农牧”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体系改革。例如2024年,生猪稳产保供智能模块发布807次产能预警,省农业农村厅提前研判产能趋势风险,同步发布调控措施,全年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绿色区间,生猪头均盈利82元。加强种业创新:构建现代化畜禽种业体系,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建立省级畜禽遗传物质保存库,利用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技术开展遗传信息分析和评估。同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机制,支持科研院校开展育种基础性研究,加快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鼓励大型种业企业建立高代次种畜禽场,提升种畜禽质量。促进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念,将畜牧养殖与种植等产业有机结合,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如台州市天台县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养殖端粪污处理和消纳问题。同时,聚焦兽药减量化、饲料环保化,浙江已实现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养殖场2002家、饲料环保化养殖场540家,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