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和影调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曝光是塑造影调的前提,通过控制曝光量可决定影调的明暗层次、对比度等,而影调则是画面的明暗分布,能够传递情感、营造氛围。以下是具体介绍:曝光的原理与控制因素:曝光源于胶片摄影时代,指光线进入相机使底片感光并记录场景明暗。数码时代,感光元件受光产生电子来记录明暗。曝光程度用曝光值(EV)标识,决定曝光值大小的三个因素是光圈大小、快门时间和ISO感光度。增大光圈、放慢快门速度或提高感光度,都可增加曝光量,使画面变亮,反之则变暗。影调的分类: 按曝光划分:可分为低调、中调、高调。低调画面整体偏暗,传达性感、深沉等情绪;中调曝光正常,给人柔和、宁静之感;高调整体偏亮,呈现明快、欢乐等氛围。 按跨度划分:有长调、中调、短调之分。长调画面从暗到亮像素分布丰富,细节过渡细腻;中调通常占五阶左右亮度值,有独特胶片味;短调亮度集中在三阶左右,缺乏明暗层次,塑造难度较大。 按明暗反差划分:可分为硬调、软调。硬调明暗反差大,视觉冲击力强;软调则反差小,画面柔和细腻。影调与直方图的关系:直方图是判断曝光和影调的重要工具,横轴表示亮度,从左到右为纯黑到纯白,纵轴表示该亮度下像素的数量。根据像素主要聚集位置不同,可判断影调类型。如像素集中在右侧为高调,集中在左侧为低调,集中在中间为中调。再结合明暗跨度长度,可进一步细分,如高长调像素集中在右侧且跨度大,高短调像素基本集中在右侧且跨度小。曝光对影调的塑造:通过控制曝光量的多少、时长、范围,可直接塑造影调。如亚当斯区域曝光法,将黑白影调从纯黑到纯白划分为11个区域,摄影师可通过调整曝光与显影,将景物亮度“映射”到目标区域,实现对画面影调的精准塑造。不同摄影师对曝光的控制不同,影调风格也各异。如杉本博司通过长曝光压缩次要影调层次,只保留核心明暗关系;森山大道依赖现场光曝光,让影调充满“偶然性”和“原生质感”;上田义彦则在精准与偶然间寻找平衡,通过控制曝光营造出诗意的影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