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瑞银集团《2025年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的最新调研数据,亚太地区33%的家族办公室计划增加黄金和贵金属配置,这一比例与中东并列全球最高。这一趋势背后是多重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及市场结构因素的共同作用,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催生避险需求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与通胀压力交织,迫使家族办公室寻求资产"安全垫"。联合国《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全球经济增速预计维持在2.8%的低位,低于疫情前水平,而食品通胀在发展中国家仍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美联储虽暂停加息,但核心PCE通胀仍高于2%目标,实际利率下行趋势下持有贵金属的机会成本降低。亚太地区尤为敏感:亚行将2025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期下调至4.7%,东南亚受贸易不确定性冲击显著,增速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4.2%。这种经济韧性弱化与政策风险叠加,使得黄金等贵金属成为对冲货币贬值和资产缩水的重要工具。 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配置转向俄乌冲突长期化、中东局势复杂化及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共同推升贵金属的战略价值。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安全诉求的矛盾难以调和;中东巴以冲突外溢至黎巴嫩、也门,红海航运安全受威胁。亚太地区则面临贸易摩擦升级风险: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区域供应链重构成本上升,S&P Global报告指出,82%的亚太保险公司将贸易与地缘政治列为首要风险。在此背景下,贵金属作为"去美元化"的实物载体,其配置价值凸显——中国央行连续16个月增持黄金,储备量达2257吨;印度2025年2月白银进口量激增260%,创历史新高。 三、资产配置结构性调整的必然选择家族办公室正从现金和私募股权转向多元化资产组合。报告显示,全球家族办公室现金配置从2023年的10%降至2024年的8%,并计划2025年进一步降至6%,释放的流动性主要流向发达市场股票和贵金属。这一调整背后有三重逻辑:一是美股估值高位波动,生成式AI等科技叙事难以持续支撑高溢价;二是私募股权受融资成本高企拖累,配置比例从22%降至21%;三是贵金属与其他资产的低相关性(如与美股相关系数-0.3)能有效分散风险。瑞银数据显示,亚太家族办公室中19%将贵金属作为主要风险管理工具,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四、供需结构强化长期配置逻辑贵金属市场正经历"弱供给+强需求"的结构性转变。供给端,全球矿产金增速连续三年低于1%,绿地勘探项目占比降至22.36%的历史低位;需求端,央行购金连续三年超1000吨,中国、印度等亚太国家贡献主要增量。这种供需错配在白银市场尤为显著:2025-2027年全球白银缺口预计从5347吨扩大至6791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工业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技术面上,伦敦金在3250-3450美元/盎司区间震荡后,非农数据疲软和美股季节性调整可能触发突破行情,兴业研究预测金价或上探3500美元/盎司。 五、区域差异下的策略分化亚太内部呈现"中国增配黄金、印度偏好白银"的特征。中国家族办公室在增持中国内地资产(39%计划未来一年增配)的同时,通过黄金配置平衡地缘风险;印度则因FDI暴跌96.5%,家族办公室转向白银等流动性更高的贵金属对冲资本外流。此外,东南亚家族办公室更关注医疗保健/医药(41%设有明确投资策略)与贵金属的组合配置,以应对气候变化等长期风险。这种区域策略分化,本质上是对本地经济周期、政策环境和文化偏好的适应性调整。 六、技术与流动性周期的共振2025年下半年贵金属可能迎来"政策底+市场底"的双重驱动。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叠加美国财政部TGA账户5000亿美元融资缺口引发的流动性扰动,或推动实际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黄金ETF持仓连续三个月净流入,机构客户在金价回调后持续增持,显示市场情绪从亢奋转向理性配置。从历史规律看,当非农就业数据下修幅度超90%时,金价当月平均涨幅达3-5%,当前数据已触发这一条件。 结论:战略配置价值凸显对于亚太家族办公室而言,贵金属已从战术性避险工具升级为战略性资产。其配置逻辑不仅包含传统的抗通胀、对冲货币风险功能,更体现了对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前瞻布局。随着美联储政策转向、地缘冲突常态化及ESG投资对矿产资源价值的重估,贵金属在组合中的权重可能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黄金ETF、实物黄金托管及白银工业应用等多元化配置方式,同时结合期权等衍生品增强收益。在当前"高波动、低增长"的环境下,贵金属的配置价值正经历从"防御性"到"进攻性"的范式转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