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国际秩序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奠定,体现了人类对和平发展、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追求。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对于共促南海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历史与法理依据: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这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在二战后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反对域外势力干涉:近年来,个别域外大国出于维护霸权的需要,在南海问题上挑拨激化矛盾、散布虚假叙事、进行军事威胁,菲律宾等个别声索国倚仗域外势力支持,频繁挑衅滋事,这些行为违背二战以来国际社会对世界和平的普遍愿望,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公然挑战。中国的立场和行动: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既坚定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也坚定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坚决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与有关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反对域外势力插手干涉。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与相关声索国就在主张重叠海域开展共同开发合作进行协商,并向地区国家提供海啸预警服务等公共产品。和平解决争端:和平解决争端是维护战后秩序的实践之道。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为践行海洋法治、和平解决争议开辟了崭新路径。中国已同越南完成北部湾划界,与印尼就海上共同开发达成重要共识,实现同南海当事国涉海机制性对话的全覆盖。践行多边主义: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是战后国际体系向多极化转型的时代必然。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命运共同体,面对外部干扰,双方坚持把解决南海问题的钥匙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基础上,正加紧磋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为实现南海长治久安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