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基金经理集中入场:公募定增市场的热度与逻辑解析2025年以来,A股定增市场迎来显著回暖,以葛兰、朱少醒、赵蓓为代表的知名基金经理密集参与定向增发,带动公募基金成为定增市场的核心力量。这一现象背后,是政策环境、市场估值与机构策略的多重共振,同时也折射出公募基金在结构性行情中寻求超额收益的新路径。# 一、市场现状:明星基金经理扎堆入场,收益表现亮眼2025年定增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案例当属百利天恒定增项目。作为具备ADC药物全产业链研发能力的创新药企业,其37.64亿元的定增募资吸引了11家公募基金参与,其中明星基金经理的布局尤为突出: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两只产品合计认购6.79亿元,工银瑞信赵蓓旗下基金总投入2.39亿元,富国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也斥资近1亿元参与。截至9月24日,该公司股价较317元/股的定增价上涨15.68%,参与机构已获得可观浮盈。从全市场维度看,公募基金的定增参与度与收益水平均创近年新高。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今年公募基金累计投入173.53亿元参与55家上市公司定增,整体浮盈达83.54亿元,98%的项目实现盈利,平均浮盈比例48.14%。其中晶华新材、乐山电力等项目浮盈超200%,芯原股份单项目为公募贡献近14亿元收益,展现出定增策略的高收益潜力。# 二、驱动因素:政策、估值与策略的三重逻辑1.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025年定增市场的政策红利显著,证监会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创新,呈现四大变化:审核窗口期延长、支持力度加大、导向更清晰(侧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主体多元化。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定增审批通过项目已超2024年全年,审核提速直接激发了市场供给,为公募基金提供了更多优质标的选择。2. 估值优势与安全垫效应 竞价类定增项目的平均折扣率升至88.82%,较2024年提高3.74个百分点,且追加比率从20.62%降至6.06%,意味着机构以更低成本获取筹码的确定性增强。例如百利天恒定增价较底价溢价19.16%,但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叠加创新药板块前期调整后的低估值,形成了双重安全垫。3. 基金经理的战略布局需求 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参与定增的逻辑各有侧重: 行业主题型基金经理(如葛兰、赵蓓):通过定增加大对细分赛道龙头的配置,百利天恒的ADC管线与全球化战略符合其长期产业判断; 综合成长型基金经理(如朱少醒):利用定增获取优质企业的长期筹码,其在中报中强调"当前市场估值处于长周期吸引力区间",定增成为仓位优化的重要途径; 量化与套利型机构(如财通、诺德基金):全年参与超50个定增项目,通过分散化布局捕捉折扣收益与市场beta收益,两家公司年内浮盈均接近30亿元。# 三、风险与挑战:高收益背后的潜在不确定性尽管定增市场表现火爆,但机构参与仍面临多重风险: 锁定期流动性风险:定增股份通常有6-12个月锁定期,若期间市场大幅波动,可能导致浮盈缩水甚至亏损。例如2024年部分定增项目因市场回调出现破发,凸显锁定期风险的影响; 行业景气度波动:当前公募定增集中于创新药、半导体等成长赛道,若医保谈判政策收紧或技术路线迭代,可能影响标的公司业绩兑现。如赵蓓在中报中提示创新药行业"缺乏大型BD合作催化剂"的短期压力; 估值回归风险:部分定增标的前期涨幅较大,如晶华新材股价较定增价上涨200%,若市场情绪转向,可能面临估值回调压力。# 四、未来趋势:结构性机会与机构竞争加剧随着定增市场热度攀升,未来行业可能呈现两大趋势: 1. 赛道聚焦与分化:公募基金将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创新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政策支持领域。开源证券指出,行业龙头主导的产业整合、央国企重组及困境反转企业将成为核心布局方向; 2. 机构竞争白热化:定增市场的高收益吸引更多资金入场,可能导致折扣率收窄。例如2025年竞价类项目的平均折扣率已较年初略有下降,未来机构需更强的投研能力筛选标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通过两类产品参与定增机会:一是财通、诺德等定增专项基金,此类产品分散布局多个项目,风险相对较低;二是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权益基金,其定增持仓往往与基金核心策略高度契合,可作为业绩增强的重要因子。但需警惕定增项目的锁定期风险,避免短期业绩波动带来的情绪干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