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江北大道22号和江南大道景江园小区路段先后出现路面塌陷,引发社会关注。经多部门现场研判,初步确定塌陷主因为地下管道问题引发的水土流失,目前相关处置工作已全面展开。 塌陷基本情况江北大道22号路段:10月4日,市政巡查时发现该路段路面出现明显下沉,随即启动预警机制。截至10月11日,塌陷区域已形成宽11米、长22.5米的陷坑,面积约247.5平方米,下沉深度达70至80厘米。目前该路段已紧急封闭,对向车道被临时划分为双向车道供车辆通行,现场设置安全围挡并安排专人值守。江南大道景江园小区路段:塌陷面积约252平方米,下沉深度较前者更为严重,达80至100厘米。监测数据显示,两处塌陷区域均处于平稳下沉状态,暂未发现新增脱空或地下空洞现象,周边道路结构整体安全。 原因调查与应急处置南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通过探地雷达检测、管线排查等技术手段,初步判断塌陷与地下管道漏水直接相关。漏水管道长期冲刷路基土壤,导致地下形成空洞,在车辆荷载与自然因素叠加作用下最终引发路面坍塌。关于是否与近期台风“麦德姆”引发的邕江高水位存在关联,需等待专家进一步调查验证。应急处置方面,多部门已建立联动机制:隐患排查: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权属单位全面核查管线运行状态,制定针对性保护方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线将及时迁改。实时监测: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每3小时记录一次路面沉降数据,并动用探地雷达车对周边道路进行全覆盖检测,防范次生灾害。交通管控:江北大道部分路段已实施临时交通管制,交警部门通过分流引导保障通行,并提醒市民避开施工区域。 修复进展与后续措施10月11日,相关部门召开现场研判会,明确由南宁市住建局牵头,南宁排水公司进场组织开挖修复工作。目前修复方案正在细化,将重点针对破损管道进行更换,并对塌陷区域采用混凝土回填等工艺恢复路面结构。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了城市老旧管网维护的短板。业内人士指出,南宁部分老城区管网已超设计使用年限,且历史施工资料缺失,给隐患排查带来难度。后续除完成塌陷路段修复外,当地或将开展全市地下管网专项排查,尤其针对老旧管线集中区域强化监测预警,从源头降低路面塌陷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