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到“三个更加注重”具有重要意义:
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含义
系统性
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系统性要求将改革视为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例如,在经济领域,市场体系的建设涉及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等多个子系统的改革。只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才能确保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全面、有效的作用。
整体性
强调改革要从全局出发,避免局部改革的碎片化。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改革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例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是一个整体,不能顾此失彼。如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环保部门的事情,还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政策、消费模式等多方面的改革息息相关,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谋划。
协同性
要求各项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改革要协调推进。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之间就需要协同推进。去产能涉及到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多方面的协同;降成本需要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共同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原因
适应现代社会复杂性的需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大系统,各个领域和层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以科技创新为例,它不仅涉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还与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金融体系提供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障创新成果等密切相关。如果只对科研机构进行改革,而不配套教育、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改革,科技创新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打破改革瓶颈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部分大多已经完成,剩下的多是涉及深层次矛盾和利益关系调整的硬骨头。这些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角度进行改革设计。例如,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户籍管理本身的变革,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协同改革。如果缺乏协同性,户籍制度改革就难以真正实现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
提高改革效率和综合效益的必要
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有助于避免改革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当各项改革相互配合时,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改革的整体效率。例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是从区域整体出发,注重系统性规划和协同性发展。通过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协同举措,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质量,使改革的综合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
更加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
含义
制度的可操作性是指制度在设计和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执行中的各种情况,具有明确、具体、可行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例如,税收制度改革中的营改增政策,不仅明确了征税范围、税率等基本要素,还制定了详细的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等操作细则,使得企业和税务部门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执行。
原因
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只有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执行。如果制度过于抽象、模糊或脱离实际,就会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偏差。例如,一些地方制定的扶贫政策,如果只是提出了一些笼统的脱贫目标,而没有具体的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帮扶措施等操作办法,就很难真正落实到贫困家庭和人口身上,无法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适应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差异
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等差异。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能够根据这些差异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在教育改革中,国家制定了基本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的教育资源、学生特点等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操作细则,这样既能保证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
便于监督和评估
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明确了执行的标准和流程,这为监督和评估提供了依据。例如,在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中,详细规定了招投标的程序、资格审查标准、评标办法等操作内容,监管部门可以按照这些规定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同时,也便于对招投标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完善制度提供参考。
更加注重督察落实
含义
督察落实就是对改革政策和举措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改革任务按照预定计划推进并取得实际效果。例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察,检查各地各部门对改革任务的分解、实施进度、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情况。
原因
克服改革中的形式主义
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地区和部门可能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只注重表面文章,对改革任务虚于应付。督察落实能够促使各级政府和部门真正重视改革工作,将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例如,在一些地方的简政放权改革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督察,可能会出现虽然公布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清单,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变相审批或办事流程繁琐的情况。通过督察,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形式主义问题。
保证改革目标的实现
改革目标的达成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效执行。督察可以及时发现改革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例如,在环保督察中,通过对各地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情况进行督察,督促地方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
提高改革的公信力
当改革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督察落实时,公众会看到改革带来的实际变化,从而增强对改革的信任和支持。例如,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督察各级医疗机构对医保政策、药品集中采购、分级诊疗等改革措施的执行情况,能够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医疗费用的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提高公众对医改的认可度,增强医改的公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