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马拉松等大型公共活动中,组织者希望方便参赛者取照,而参赛者关注肖像权保护,平衡两者需从法律、技术和伦理三方面综合考虑。以下是具体建议:
 
 
 
 法律层面的平衡
 事先明确告知
 在报名时通过《参赛协议》或单独《肖像权使用授权书》明确告知照片用途(如赛事宣传、商业销售等),并提供"opout"(选择性退出)选项。
 示例条款:
 > “组委会及合作媒体有权在活动宣传、新闻报道等非商业用途中使用参赛者肖像,如需用于商业用途(如广告、赞助商推广),将另行征得同意。”
 
 区分使用场景
 非商业用途(如赛事报道、公益宣传):默认允许使用,符合《民法典》第1020条“合理使用”规定(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
 商业用途(如赞助商广告、照片销售):需单独授权,避免法律风险。
 
 GDPR等隐私法规合规(涉及国际赛事)
 若参赛者含欧盟公民,需遵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明确用户数据(含肖像)处理的法律依据(如同意或合法利益)。
 
 
 
 技术解决方案
 AI人脸识别+隐私保护工具
 提供照片自动归类系统:参赛者通过号码布或人脸识别(如AI匹配参赛编号)快速检索个人照片,但系统不公开所有人脸数据。
 模糊化处理:在公开展示的照片库中,默认对未授权用户的面部进行模糊处理,仅授权用户可查看高清原图。
 
 分级访问控制
 参赛者:通过身份验证(如手机号+参赛号)查看和下载本人高清照片。
 公众/媒体:仅能浏览经模糊处理或已授权公开的照片。
 
 
 
 伦理与用户体验优化
 尊重用户选择权
 赛后通过邮件或短信推送照片链接,同时提供“删除请求”入口,用户可要求撤下特定照片。
 商业用途照片(如付费下载)需用户二次确认授权。
 
 最小必要原则
 摄影师避免拍摄易引发争议的场景(如摔倒、表情管理失控等),减少后续纠纷。
 
 透明化运营
 在赛事官网公示照片使用政策,并提供咨询渠道(如隐私专员邮箱)。
 
 
 
 争议处理预案
 侵权投诉响应:设立24小时内响应的投诉机制,及时下架争议内容。
 免责声明:在公共区域设置标识,告知“活动区域可能存在拍摄行为,参赛即视为默认同意非商业使用”。
 
 
 
 参考案例
 波士顿马拉松:合作摄影平台(如MarathonFoto)提供付费下载服务,但用户可要求删除照片;主办方宣传仅使用已签约选手的肖像。
 东京马拉松:赛前提供“拒绝肖像权使用”登记选项,但需主动提交申请。
 
 
 
 通过以上措施,组织者既能提升服务体验(快速取照),又能规避法律风险,同时体现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核心逻辑是:默认便利+主动选择权+技术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