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全面的防溺水指南,希望大家能牢记于心,远离溺水危险: 预防溺水游泳安全守则 选择正规场所:去有救生员、安全设施完善的游泳馆游泳。 结伴而行:不要独自游泳,未成年人要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游泳。 做好热身:下水前充分活动身体,如活动关节、拉伸肌肉等,避免抽筋。 量力而行:不要逞强,避免长时间游泳或过度疲劳。家长注意事项 时刻看护:儿童游泳时,家长要专心、不间断、近距离、有效看护,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即使是在浅水区。 使用安全装备:儿童游泳时应穿戴合格的救生衣。游泳圈本质上是玩具,不能替代救生衣。 了解孩子行踪:家长要做到“四知道”,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避免野泳 水情复杂难料:野外水域的水深、流速往往不明,平静水面下可能藏着强劲暗流或漩涡,不稳定的水温还可能引发腿部抽筋。 水下环境危险:尖锐的石头、玻璃以及缠绕的水草,都可能让人受伤或被困。 救援力量匮乏:野外水域附近缺乏专业救生员和设施,救援往往不及时。 生物威胁:蛇、水蛭甚至攻击性鱼类都可能对水中的人构成威胁。 溺水自救保持冷静:慌乱会加速体力消耗,要放松身体,采取仰漂姿势,头部后仰,露出口鼻,深吸浅呼,等待救援。利用浮力:抓住身边的漂浮物,如木板、树枝、空水瓶等,借助其浮力保持身体在水面上。不要挣扎:如果被水草缠住,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应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寻求帮助:挥手并大声呼救,吸引他人注意。当有人来施救时,要积极配合,不能紧勒营救者。 他人溺水施救及时呼救:立即大声呼救,寻找周围大人帮助,并及时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不盲目下水:未成年人不可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组成“人链”救援。即使是成年人,若不具备专业救援能力,也不要轻易下水,可在岸上利用工具施救。使用工具救援:可以将身边的竹竿、树枝递给落水者,或将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抛给落水者,助其漂浮或拉其上岸。水中救援:若有能力下水营救,下水前脱去衣裤和鞋子,从溺水者背后接近,一手从腋下伸出至前胸,将溺水者头部紧靠自己胸前并拉出水面,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至岸边。岸上急救:当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轻拍溺水者双肩,大声呼唤,观察其是否有反应。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者,立即实施有效心肺复苏;意识丧失,呼吸正常者,需要摆放为稳定的侧卧位,防止窒息;有反应且能正常交流者,应注意保暖并对症处理。防溺水的每一个要点都是守护生命的盾牌,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付诸行动,让生命之花在阳光下绚丽绽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