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税冲击的背景下,中国机电行业出口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增速达到了9.5%,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60%,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智”造新动能。相关内容如下:具体表现: 传统与新兴门类均增长:实现出口增长的不仅是家电等传统机电门类,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的高端装备,代表绿色转型方向的“新三样”等,都实现了超过10%的增长。 高端装备订单亮眼:上海本土科技企业与阿联酋签署350架载人电动飞机E20 eVTOL协议,订单总额达10亿美元,创下中国eVTOL单笔订单新纪录,进一步拓展了中国高端装备全球市场版图。 医疗器械出口升级: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同比增长了5.9%,我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出口23个国家,CT、呼吸机等出口至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正从低端代工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工业机器人出口猛增: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出口更是猛增了61.5%,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品类,成为出口增长新亮点。增长原因: 全产业链韧性支撑:中国机电行业产业链门类齐全,产业集群优势显著,难以被轻易替代。如一台盾构机要集成300余类机电产品,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0%,中铁装备的产品今年上半年出口34个国家,累计订单突破130台。 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机电行业出口提供动力。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AI科技产品出口成为机电行业出口新动能。中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表现出色,拥有庞大制造业基础,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呈现出完整的产业链。 市场多元化拓展:虽然机电行业对美国的直接出口明显下降,但对东盟出口在增加,欧盟仍是重要市场。企业通过拓展海外市场,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关税冲击的影响。 产品竞争力提升: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蜕变和升级,机电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价格更具优势。如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价格却相对较低,在海外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