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熊电器“炸了”:小家电行业的分化样本与生存逻辑当2025年中报披露小熊电器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641.5%时,资本市场用连续三周的股价震荡回应了这份"炸裂"业绩。然而在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小家电行业正在上演的极致分化——头部企业凭借技术溢价与渠道深耕占据先机,尾部品牌则在价格战中加速出清。小熊电器的逆袭故事,恰是理解行业"冰火两重天"的最佳样本。## 业绩暴增与隐忧并存的小熊样本小熊电器的2025年呈现出典型的"冰火交织"特征。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幅达27.32%。更令人瞩目的是二季度单季表现,当季营收12.15亿元,同比激增29.58%,归母净利润0.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1亿元暴增641.5%,这种爆发式增长在整体平淡的小家电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维度:一是内销市场的强势复苏,奥维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小熊线上豆浆机、养生壶销额分别同比增长30%和10%,母婴小家电业务更是实现40.54%的高速增长,反映出公司在细分赛道的精准布局见效;二是并购协同效应显现,2024年纳入合并报表的罗曼智能贡献显著,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34亿元,二季度预计为公司带来0.1-0.2亿元的净利润增量;三是降本增效成果落地,二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9、1.7和1.3个百分点,叠加毛利率提升3.2个百分点,推动归母净利率环比改善5.1个百分点至6.2%。但繁荣背后潜藏着结构性隐忧。从产品矩阵看,公司核心品类表现分化明显,空气炸锅作为曾经的增长引擎,2025年一季度线上销额同比下降20%,反映出传统优势品类面临增长瓶颈;外销业务持续承压,受关税政策变动影响,二季度外销收入双位数下滑,尽管目前已有回暖迹象,但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将构成长期挑战;研发投入的绝对值与行业龙头相比仍有差距,虽然上半年研发投入超1亿元,同比增长14.4%,但相较于美的等综合家电巨头每年数十亿的研发规模,小熊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积累仍显不足,3900多项专利中真正具备行业壁垒的核心技术占比有待提升。资本市场对这份成绩单的反应则呈现出理性分化。截至2025年9月29日,小熊电器收盘价49.7元,较9月初的阶段性高点55.67元回落10.7%,反映出投资者对高增长可持续性的疑虑。当前19.05倍的PE估值,虽低于历史均值,但相较于苏泊尔、九阳股份等同行,仍需更强劲的业绩支撑来消化估值压力。## 行业分化:结构性增长与尾部出清小熊电器的表现折射出中国小家电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2024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但增长动能已从过去的普涨转变为结构性机会,这种分化态势在2025年表现得更为极致。从品类维度看,行业呈现"新旧交替"的鲜明特征。传统刚需品类如电饭煲、电磁炉等市场趋近饱和,2025年一季度小熊电器电饭煲线上销额同比仅微降1%,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健康养生类、西式小家电和智能家居产品则展现出强劲增长活力,除小熊的养生壶、豆浆机外,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家居小家电品类保持两位数增长,反映出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需求正从基础功能满足向品质生活追求转变。竞争格局的分化同样显著。行业已形成三个明显的竞争梯队:第一梯队是美的、苏泊尔等综合性家电企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品牌优势,占据厨房小家电市场的主要份额;第二梯队是以小熊电器、科沃斯为代表的细分领域龙头,通过差异化定位在垂直赛道建立优势,2024年科沃斯营收规模已跻身行业前三;第三梯队则是大量区域性小品牌,在价格竞争和渠道变革中逐渐被边缘化,行业集中度呈现持续提升态势。渠道变革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分化。线上渠道已成为小家电销售的主阵地,小熊电器等品牌凭借早期在电商平台的布局获得先发优势,但随着流量成本上升和竞争加剧,单纯依赖线上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线下渠道则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苏宁、国美等传统卖场持续萎缩,另一方面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快速崛起,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和营销能力占据先机,而中小品牌则面临渠道拓展成本高企的困境。出口市场的表现同样分化明显。2024年中国小家电出口金额达551.3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532.49亿美元,2025年1-7月进出口总金额311.56亿美元,贸易顺差291.06亿美元。但出口增长主要由头部企业驱动,凭借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布局,美的、苏泊尔等企业在海外市场持续扩张,而中小品牌则受制于关税壁垒、贸易摩擦和同质化竞争,出口份额不断萎缩。## 破局之道: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面对行业分化的加剧,无论是小熊电器这样的细分龙头,还是行业新进入者,都需要重新审视发展逻辑,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小熊电器的转型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其核心在于构建"技术+品类+渠道"的三维竞争力。在技术研发方面,小熊电器正从"跟随创新"向"引领创新"转变。公司目前拥有90多个产品品类、1000多款型号产品,3900多项国家专利,这种多品类布局并非简单的产品堆砌,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系统化研发。2025年上半年超1亿元的研发投入,重点投向智能化、健康化和节能化技术,例如在母婴小家电中融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在厨房电器中采用新型加热技术提升能效。这种精准研发策略,使得公司能够在细分赛道快速形成技术壁垒,支撑产品溢价。品类创新上,小熊电器采取"核心品类深耕+新兴品类拓展"的双轮驱动策略。在保持养生壶、电炖锅等传统优势品类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布局空气炸锅、破壁机等新兴品类,更在母婴小家电等蓝海市场取得突破,实现40.54%的高速增长。这种差异化的品类组合,既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又能提前布局未来增长点,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渠道策略的优化同样关键。面对线上流量红利消退的挑战,小熊电器正在构建"线上精细化运营+线下场景化体验"的全渠道体系。线上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优化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线下端则通过体验店和场景化展示,提升品牌溢价和用户粘性。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市场,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缓解关税政策变动带来的冲击。对于整个小家电行业而言,要突破当前的"冰火两重天"格局,需要全行业共同推动三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注重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从单一产品销售向生态服务转变,围绕用户生活场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企业分享市场增长红利,而非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小熊电器的逆袭故事表明,在分化的市场中,只要找准定位、持续创新,即使是细分领域的企业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对于整个小家电行业来说,2025年既是挑战之年,也是机遇之年,那些能够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终将在行业变革中赢得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