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南段(赛达路站-鼓楼站)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这一工程作为2025年20项民心工程之一,为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带来诸多变化,以下是详细介绍: 线路基本信息线路范围与站点:南段共设15座车站,横跨西青区、南开区、河西区、和平区4个行政区,具体站点包括赛达路站、芦北路站、宏源道站、兴华道站、张道口站、梅江会展中心南站、王兰庄站、丽江道站、肿瘤医院站、天塔站、南开大学八里台站、天津大学六里台站、海光寺站、福安大街站、鼓楼站。运营时间:赛达路站首末班发车时间分别为06:00和22:30;鼓楼站首末班发车时间分别为06:17和23:07。票价标准:遵循天津轨道交通统一的分段计程票价体系,起步票价为乘坐5站4区间以内(含5站)每人每张2元;乘坐5站4区间以上10站9区间以下(含10站),票价每人每张3元;乘坐10站9区间以上16站15区间以下(含16站),票价每人每张4元;乘坐16站15区间以上,票价每人每张5元。例如从梅江会展中心南站到南开大悦城,票价仅需3元,相比打车大幅降低出行成本。换乘便捷性:可与1、2、3、5、6、10、11号线实现站内或站外换乘,显著提升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方便市民快速抵达城市各个区域。 线路特色与亮点建筑风情与文化融合:站内装修以体现天津特色建筑文化为主,主题色为金黄色,全线车站将沿线建筑风情融入设计,目标概括为“透、露、亮、鲜、序”。其中,鼓楼站引用周边仿古建筑,采用中式传统藻井结构设计;天塔站以“天塔旋云”为主题,用蓝白曲线描绘旋云实景;天津大学六里台站以“教育启航”为设计主题,呼应校园建筑风格,站内设有25米长的历史主题艺术品;南开大学八里台站以“楚才兴学”为设计核心,成为线路“文化名片”。技术突破与创新:建设过程中创下多项纪录,如肿瘤医院站完成70.3米超深地连墙施工,创下天津地区最深纪录;肿瘤医院站~丽江道站区间实现2.14米极限竖向净距超近距盾构穿越,刷新天津轨道交通工程近接施工纪录;鼓楼站~广东会馆站区间创新采用盾构切削地连墙施工工艺,实现天津首例复合地层盾构穿越既有2号线。便民设施与智慧服务:配置了母婴室、爱心预约等多元化便民设施,并构建了涵盖无障碍电梯、轮椅等的无障碍体系。全线设置自助票务服务终端,乘客可自行办理车票更新、一卡通充值等业务;配备智能闸机(支持人脸/扫码秒过),扶梯设有“安全语音提醒”,且在天塔站和鼓楼站建设智慧车站平台,提供环境设备自动巡检、能源管理、客流监测等功能。车辆配置:采用标准A型地铁,是天津市第2条采用此规格的线路。车辆外观色带形式来源于天津古建筑造型,融入中建蓝及7号线主题色金黄色;内饰借鉴天津滨海城市的海洋元素,体现地域特色。列车总长140米,宽3米,高3.8米,编组为6辆(4动2拖),最高运行速度达80km/h。 开通意义缓解交通压力:作为贯穿天津中心城区南北向的骨干线路,通车后可有效缓解南门外大街、卫津路、卫津南路、友谊路延长线的道路拥堵,减少市民通勤时间,例如从海光寺到赛达路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完善交通网络:至此天津轨道运营线路增至11条,进一步强化了轨道路网布局,助力轨道网络网格化形成,提升了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带动区域发展:线路串联起医院、高校、商圈、景点、会展中心、开发区等多个核心节点,全面覆盖市民通勤、上学、就医、消费等多元出行场景,将促进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动,推动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