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机构乱象背后,一个维权变成两个纠纷,主要是由于法律咨询机构的不规范操作、客户与机构之间的矛盾以及监管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如下:法律咨询机构不规范操作 超范围经营:一些法律咨询机构超越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诉讼代理等业务。如张某与某咨询有限公司的案件中,该公司经营范围不含诉讼代理,但却与张某签订了包含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事项的合同,这不仅违反规定,还可能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障,引发客户与机构之间的纠纷。 虚假承诺与误导:部分法律咨询机构为招揽业务,虚假承诺“案子包赢”“包胜诉”等,误导客户。例如江西赣某法律咨询公司,其logo与律师事务所相似,自称诉讼经验丰富,承诺能帮孙某拿回借款,却未履行承诺,导致孙某要求退费,引发纠纷。 合同条款陷阱:一些法律咨询机构的合同条款存在模糊不清或不合理的情况,如张潇雨与法律咨询公司的合同中,关于“返点费”的约定不明确,导致张潇雨在和解后想撤诉时,被咨询公司要求支付返点费,进而引发新的纠纷。 沟通不畅与隐瞒信息:在服务过程中,法律咨询机构可能未及时与客户沟通案件进展,或隐瞒关键信息。如小凡与某法律咨询公司的案件中,小凡称呼公司人员为“律师”时,对方未予澄清,且以“全权负责”等言辞作出承诺,但在开庭时却告知小凡需自行出庭,这让小凡感到被误导,引发了双方的纠纷。客户与机构之间的矛盾 服务质量不达标:由于法律咨询机构从业人员准入门槛较低,部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不达标。如一些机构违法揽收诉讼案件后,让没有法律从业资格证的员工负责案件,真正的律师只是象征性出庭,不了解案情,无法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从而引发客户不满和纠纷。 费用争议:法律咨询机构在收费方面可能存在不透明或不合理的情况,如张某案中,咨询公司与张某对于服务费的退还问题产生争议,咨询公司称费用已支付给律师事务所,无返还义务,而张某认为公司未按约定提供服务,应退还费用,这也导致了双方纠纷的产生。监管不到位 - 目前国家对法律咨询公司的管理办法不够完善,存在监管漏洞。一些法律咨询机构利用这些漏洞,违规经营,而相关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客户在遇到问题时,难以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引发更多的纠纷。例如张潇雨投诉法律咨询公司后,相关部门表示无权管理,她只能选择起诉,但起诉的成本又很高,这使得她陷入了维权困境。
|
|